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近年來,數(shù)字經濟蓬勃發(fā)展,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已成為城市運行的重要力量,新就業(yè)形態(tài)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一次意外傷害、一次交通事故就可能導致其個人或家庭生活陷入困境。”2025年7月31日,北京市司法局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秘書長高令春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
此前在6月3日,北京市首個新就業(yè)群體法律援助公益項目“城市蜂鳥”,正式和廣大網約配送從業(yè)者見面。高令春介紹,“城市蜂鳥”法律援助項目旨在關愛北京市快遞、外賣員群體,當他們在工作期間遭遇交通事故,不負事故主要責任、無法認定法律援助條件但需要法律維權時,該項目將指派公益律師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
界面新聞了解到,如果快遞、外賣人員委托律師打官司,會補貼3000元的訴訟代理費。需要法律援助的快遞、外賣員群體可撥打12348熱線,接線員會把相關需求直接轉到法律援助工作平臺。
“從公益項目的角度講,‘預防’的工作和觀念非常重要,因此,開展與新業(yè)態(tài)就業(yè)群體切身利益相關的公益法律知識講座是十分必要的。” 高令春說,考慮到新就業(yè)人群的特點,他們可能剛進入職場,對法律知識了解不多,而且工作可能比較忙,時間不固定,尤其是靈活就業(yè)者或者外賣員、網約車司機這些新業(yè)態(tài)從業(yè)者。所以法律知識講座的內容需要針對性強,貼合他們的實際需求,比如交通事故、勞動合同、勞動權益保護、個稅申報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可能經常遇到的問題。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法律援助法》實施以來,北京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9萬件,年均辦理案件超過3萬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約15.6億元?!北本┦兴痉ň贮h委委員、副局長張國強向界面新聞等媒體介紹。
張國強介紹,北京已建立市-區(qū)-街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村)四級法律援助實體平臺網絡。其中市級法律援助中心1家,區(qū)級法律援助中心16家,全部為參公管理事業(yè)單位,同時我們還依托街鄉(xiāng)鎮(zhèn)建立343個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社區(qū)(村)建立法律援助聯(lián)系點近8000個,實現(xiàn)組織機構全覆蓋。在全市各級公檢法機關建立69家工作站,由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同時,還依托高校、律師事務所成立了8家法律援助民辦非企業(yè)機構。
“根據《法律援助法》規(guī)定要求,全市法律援助經費已全部列入財政預算保障,并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近三年來,累計投入法律援助業(yè)務經費超過2.84億元。同時,通過市法律援助基金會,廣泛募集社會資金。先后啟動實施近二十個法律援助公益項目。近三年,累計募集社會各界資金、物資捐助共2180余萬元,惠及人民群眾3萬余人?!?張國強說。
張國強介紹,北京市每年定期開展“法援惠民生”專項維權活動,開通特殊群體的綠色通道,落實經濟困難告知承諾制,開展“法援護苗”專項行動,2022年以來為70611名農民工、4397名未成年人、54848名婦女、14330名老年人、3019名殘疾人、409名軍人軍屬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