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籽籽同心丨俄羅斯姑娘在新疆小巷里探尋民族團結密碼
石榴云 / 新疆日報訊(記者 甘興華報道)640 米的巷道、32 戶人家、9 個民族共居—— 7 月 24 日,"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網(wǎng)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塔城地區(qū)額敏縣榆柳巷,開啟一場探尋民族團結密碼的旅程。俄羅斯籍網(wǎng)絡達人梅麗莎這位第二次來新疆的姑娘,帶著極大的熱情,用鏡頭和腳步捕捉著藏在日常煙火里的溫情故事。
走進榆柳巷,百年榆柳共生樹率先映入眼簾。粗壯樹干上,榆樹與旱柳枝干交錯纏繞,樹冠投下的濃蔭里,各族居民圍坐納涼、閑話家常。
" 這簡直是自然的詩篇。" 梅麗莎迅速按下快門,將這一刻定格。榆柳巷記憶館館長徐麗介紹:" 這樹不僅是自然奇跡,更是咱巷子里民族團結的象征,百年情誼都藏在交錯的枝干里,巷子名字也由此而來。"

7 月 24 日,梅麗莎(左一)在額敏縣榆柳巷欣賞居民的彈唱。朱濤攝
民族團結的故事在巷中隨處可見。村民林忠東與維吾爾族鄰居庫爾魯西 · 烏斯曼的友誼已延續(xù)半個世紀,兩家人共用一把鑰匙,誰家有難處,另一家準能第一時間搭把手。" 遠親不如近鄰,我們早就是一家人了。" 庫爾魯西的話里滿是溫情。
聽著兩人之間的故事,梅麗莎輕聲感慨:" 這是刻在生活里的默契。"
不遠處的伊力亞爾 · 伊利家,既是民居也是候鳥守護站。2008 年,他開始用相機拍攝記錄天鵝在額敏河棲息的足跡,17 年來,他也成了守護天鵝的志愿者。因庭院緊鄰棲息地,他在家設了守護站,如今已有很多志愿者加入,每日共同投喂、守護天鵝。
" 榆柳樹靜立,天鵝湖靈動,都在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疆各民族團結向上的故事。" 梅麗莎走到湖邊時,正見伊力亞爾和志愿者們向天鵝撒食,潔白天鵝游弋啄食。"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這樣的守護已經(jīng) 17 年了。" 聽著志愿者的故事,梅麗莎不禁感嘆:" 人與自然的相守,人與人的相惜,都在這些細節(jié)里。"
漫步 640 米巷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畫卷徐徐鋪展。奶茶的醇香、抓飯的香氣在空氣中交織;孩童追逐嬉戲,笑聲灑滿巷弄;特色手工藝館里,哈薩克族繡娘正手把手教漢族姑娘刺繡。
" 推開十扇門,能嘗到 9 種不同民族風味的美食!" 居民自豪地介紹,道出了 "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 的生活哲學。

7 月 24 日,梅麗莎(左)在額敏縣榆柳巷跟著居民學跳舞。石榴云 / 新疆日報記者 甘興華攝
走進 " 全國最美家庭 " 馬新華家,敞開的院門透著主人的熱情?;刈迮魅笋R新華與維吾爾族丈夫、哈薩克族兒媳,連同贍養(yǎng) 19 年的漢族 " 爸爸 " 楊吉春,組成了特殊的大家庭??蛷d墻上," 全家福 " 笑容燦爛。 " 在榆柳巷,家家都是民族團結宣傳站。" 馬新華的話,道盡 " 開門是鄰里,關門即家人 " 的相處之道。聽著馬新華一家的故事,梅麗莎說,民族團結早已融入柴米油鹽。
夕陽西下,百年榆柳被鍍上金輝,志愿者的剪影倒映在天鵝湖面,小巷里飄出飯菜的混合香氣。
一路探尋,梅麗莎終于讀懂了這藏在煙火里的密碼。它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百年榆柳下的相依相守,是半個世紀鄰里不分你我的默契,更是尋常家庭里煙火交織的溫情。
責任編輯:劉新草
版權作品,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轉載請注明來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標題:《石榴花開籽籽同心丨俄羅斯姑娘在新疆小巷里探尋民族團結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