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持續(xù)“加購”董責險,年內滲透率有望突破30%,平均費率已降至不足5‰
來源:藍鯨新聞

隨著市場認知的不斷提升,以及新《證券法》、新《公司法》陸續(xù)實施的推動,A股上市公司的董責險熱度持續(xù)攀升。據藍鯨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7月18日,2025年共有300余家上市公司對外披露投保計劃,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若從業(yè)內數據來看,據平安產險不完整統計,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董責險投保率已從2019年底的不足8%(約3800家上市公司為基數),提升至2025年5月底的28.4%(約5380家上市公司為基數),已投保A股上市公司數量由2019年的約300家提升至2025年5月底的超過1500家,已實現滲透率的大幅增長。不過,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另需注意的是,記者獲悉,雖然董責險熱度攀升,其費率卻在波動下行,目前市場費率或不足5‰,有業(yè)內人士直言,“費率下跌主要是市場不理性競爭所致?!边@可能會對保險公司的定價和賠付能力帶來挑戰(zhàn)。保險公司一方面需要提升風險評估水平及理賠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應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堅守核保原則,杜絕打價格戰(zhàn)。
從“可選項”到“治理標配”進階
董責險是上市公司董監(jiān)高在履職過程中,因工作疏忽、不當行為被追究責任時,由保險公司賠償法律訴訟費用及承擔其他相應民事賠償責任的保險。
記者不完全梳理,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擬購買董責險的公告,數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從上市公司公告來看,董責險的保險期限一般為一年,多數保費為數十萬元,常見的保單限額為5千萬元或1億元。
某大型險企董責險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市公司“擬購買”董責險是有采購董責險的意愿和想法,并不代表當年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全貌。因此“發(fā)布采購公告”的上市公司數量并不代表當年實際采購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但從發(fā)布公告的數量,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上市公司投保的積極性。
根據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保險團隊發(fā)布的《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市場報告(2025)》,A股上市公司的董責險投保率過去幾年一直保持上升趨勢。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今年董責險總體投保率仍將進一步提高,滲透率有望突破30%,相比于美股和港股接近100%的投保率,A股董責險投保率還有較大上升空間。從行業(yè)來看,制造業(yè)公司尤其是生物醫(yī)藥、電子設備、專用設備等新型科技公司投保率相對較高,國有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相對于民營企業(yè)投保率相對較高,這主要是和公司所處的行業(yè)監(jiān)管、訴訟風險及公司治理水平相關。目前,市場上董責險公開賠付案例較少,但潛在索賠隨著行政執(zhí)法的加強和投資者索賠案件的增多而日益增多,預計后續(xù)會有更多理賠案例的出現。
在過去一年,新《公司法》無疑是“助推器”。新《公司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確董責險制度,鼓勵公司投保董事責任保險,并要求投保公司在為董事投?;蚶m(xù)保后向股東會報告相關信息。案和瑞幸咖啡案的警示,使上市公司和高管的風險意識顯著增強,也有董監(jiān)高個人向公司提出采購訴求。市場主體觀念的轉變也使董責險從“可選項”變?yōu)椤爸卫順伺洹薄?/p>
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公司法》修訂并增加第193條的董責險采購相關規(guī)定后,已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家數及市場投保率整體呈現上漲趨勢。據該公司不完整統計,2023年底A股上市公司整體投保率約為21.0%,而2024年受《公司法》修訂影響,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投保率達26.0%。平安產險于當年收到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詢價近1000件,較2023年增長24.1%,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2024年當年已采購董責險的上市公司家數達到1397家、較2023年凈增290家,同樣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不過,雖然董責險已實現滲透率的大幅增長,但和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非理性競爭拉低董責險費率
是什么制約了更多的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
總的來看,影響因素包括整體風險意識不足,經濟環(huán)境帶來的降本增效壓力,以及部分企業(yè)股權集中度較高,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經營決策把控力度較強,部分董事的投保需求被忽視。
“部分企業(yè)因預算缺失、風險意識薄弱、在削減預算時往往優(yōu)先暫緩董責險的采購,甚至有部分已采購的企業(yè)因降本增效而不再續(xù)保?!庇斜kU業(yè)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其認為,上市公司對于董責險投保的必要性認知仍需提升,
事實上,在資本市場環(huán)境日益復雜、監(jiān)管力度不斷加強的當下,上市公司面臨著諸多風險挑戰(zhàn)。董責險作為有效的風險轉移工具,可為上市公司帶來諸多好處。
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市公司首先是可以提前進行風險控制、降低個人履職及財務風險,尤其是在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初期甚至之前安排合理的風險處理預案,依托于保險公司或其服務團隊的力量進一步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優(yōu)化個人履職和對外信披工作,降低風險事件對董事高管可能帶來的財務損失或其他負面影響。其次,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或公司財務損失。此外,還能依托保險公司理賠服務,獲得優(yōu)質外部資源。有些上市公司或董事高管首次遇到投資者民事訴訟或公司追責訴訟,可能存在不清楚如何處理,或找哪些機構處理的情況。擁有豐富承保及理賠經驗的保險公司更了解相關流程和問題所在,可通過自身經驗和外部資源為被保險人提供專業(yè)服務,協助被保險人妥善處理、確保風險變得更加可控。
從定價來看,記者注意到,隨著董責險逐漸走熱,費率卻在近一年內持續(xù)下跌。從業(yè)內交流情況來看,2023年董責險費率變化出現轉折,呈現出下降趨勢,該趨勢一直持續(xù)到整個2024年度。綜合業(yè)內交流情況,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董責險簡單平均費率不足千分之五,實際可能更低。
不過,由于董責險定價因素比較復雜,除了受市場競爭因素影響之外,還需要綜合考慮投保公司的行業(yè)環(huán)境、股價表現以及董監(jiān)高個人情況等多種因素,因此不同投保公司之間的費率水平可能會與市場平均費率有比較大的差距。
王民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公司在承保董責險業(yè)務時需要考慮的風險因素較多,主要是行業(yè)監(jiān)管、財務表現、公司治理、涉訴涉罰情形等。費率是否充足需要結合個案評估,主要考慮投保人的風險水平及損失記錄,在目前市場公開賠付案例較少的情況下,“市場費率下降主要是市場不理性競爭所致?!倍焕硇孕袨?,可能會對保險公司的賠付率和償付能力產生影響,進而也會對保單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其認為,保險公司一方面需要不斷提升風險評估水平及理賠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應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堅守核保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
面對董責險這一增量市場,保險公司后續(xù)可從提升差異化定價能力、明確理賠標準、優(yōu)化服務模式等多方面發(fā)力。
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指出,“董責險屬于專業(yè)性較強的險種,如果要做到良好的市場推動,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專業(yè)團隊的問題,確保公司的相關人員有充分的專業(yè)能力面對市場、服務客戶,方可落實有質量的經營和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