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工藝、宮廷美學與當代舞美,共聚在昆曲《游園·驚夢》
當非遺工藝、宮廷遺韻與當代舞美相遇,會是怎樣的一出《牡丹亭》?
北方昆曲劇院歷時兩年多打造的昆曲《游園·驚夢》,正是這樣一部有著自己獨特美學追求,并力求復原宮廷風格的作品。這版《游園·驚夢》脫胎于湯顯祖經典名著《牡丹亭》,北方昆曲劇院創(chuàng)作團隊以宮廷文獻《升平署扮相圖》《宮廷演劇穿戴提綱》為根基,特邀故宮專家參與創(chuàng)作,將杜麗娘“游園驚夢”的經典段落進行宮廷美學重構。
7月11日至12日,這部劇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了兩場。重工滿繡的戲服、笙簫鐘磬的宮廷雅樂、精致當代的視覺呈現、極致的東方美學,都讓觀眾在現場找到了一種傳統(tǒng)煥新的古典戲曲觀劇體驗。

復古明清宮廷戲曲美學,舞臺如同行走的文物圖鑒
整部劇的舞臺美學,是區(qū)別于以往很多版本《牡丹亭》的最大特點。
人物的造型不同于傳統(tǒng)昆劇的裝扮。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張銳擔任了服裝設計,全劇服裝造型嚴格遵循明清宮廷文獻記載,并參照文物的款式顏色進行再創(chuàng)作。杜麗娘的幾套戲服,如“月白衫子”、“對兒紅披”、“青衣”,全部采用蘇州全手繡工藝,纏枝蓮紋以細密針法勾勒。將明清宮廷服飾的莊重華麗與昆曲的浪漫婉約融合。

十二花神與睡魔神的服飾更是參照故宮文物復刻,從紋樣到配色均考據嚴謹。觀眾看戲時,如同置身明清宮廷的戲臺,舞臺上一幕幕畫面,也如同翻開畫卷圖鑒。

劇中讓人尤為印象深刻的是《牡丹亭》中著名的“十二花神”段落,在這個版本中有了全新的呈現方式。清代衍生的花神群唱《大堆花》段落被創(chuàng)新性融入,以十二花神手持非遺“寶石花”法器的“堆花”儀典,串聯起夢境與現實的奇幻敘事,成為杜麗娘與柳夢梅夢中相會、地府追尋、現實重逢等劇情推動的重要元素。
北方昆曲劇院1950年代錄制的《大堆花》,是現存最全的花神群唱版本,也是昆曲“同場曲”,即多人合唱同一曲牌這一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舞臺再現。這一次被巧妙融入《游園·驚夢》,既延續(xù)了不同歷史時期對《牡丹亭》的二度創(chuàng)作傳統(tǒng),也凸顯了昆曲"同場曲"的獨特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此外,劇中十二花神手持的“寶石花”法器也是流光溢彩,堪稱非遺工藝的活態(tài)展示。每件法器均以玉石和寶石純手工雕琢鑲嵌,歷經選料、雕琢、鑲嵌等數十道工序,薄透的花瓣與金絲纏繞的花蕊在燈光下燦然生輝。當12位演員輕揮法器,寶石花如真花搖曳,與群唱段落《大堆花》構成了舞臺上“花開富貴”的視覺奇觀,傳統(tǒng)珠寶工藝與戲曲藝術也在這一幕有了跨界碰撞。

尋求極致中國美學,探索傳統(tǒng)文化生命力
除了在視覺上追求宮廷復古,這版《游園·驚夢》在聽覺上同樣如此。
這部劇的唱腔曲牌基本都是傳統(tǒng)的。但主創(chuàng)團隊在唱腔設計上,融入宮廷雅樂元素,笙簫鐘磬的編配強化莊重感,拓展了昆曲音樂的表現維度。
在表演上,演員身段融入宮廷儀態(tài)規(guī)范。節(jié)奏的把控、演員的步法和形體語言上主創(chuàng)融入了更符合現代觀眾審美的細節(jié)調整。

在劇中,扮演杜麗娘的是北方昆曲劇院副院長、一級演員邵天帥。她師從張靜嫻、胡錦芳等昆曲大師工閨門旦。此前,她主演的“觀其復”系列昆曲,都是嘗試將古典戲曲進行復古和創(chuàng)新,為當代觀眾提供全新的審美體驗。

在劇中,她和北昆小生演員王琛扮演的柳夢梅同臺合作。兩人有多場戲都有別于傳統(tǒng)《牡丹亭》,尤其是“拾畫叫畫”和“幽媾”兩折在這部劇中被并置演出,夢境與現實,人鬼虛實,都交織在同一場景之中。

劇中的舞美設計也呼應著中式園林"移步換景"的美學。舞美設計劉科棟和燈光設計任冬生都是當下中國舞臺藝術界的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整個舞美則以三面旋轉“月亮門”和七層紗幕構建極簡美學空間,幾何線條勾勒園林曲徑,配合12位白衣花仙與8位黑衣舞者的虛實對照,實現傳統(tǒng)戲曲虛擬性與現代舞臺技術的融合,每一幕的場景都有一種既傳統(tǒng)也當代的精致感。

除了舞美服裝,該劇的文學顧問、藝術指導以及音樂唱腔等都匯聚了業(yè)內頂尖的專家和主創(chuàng)團隊。該劇導演張鵬表示:“這部劇承載了劇院及主創(chuàng)團隊100余人的心血與努力,也凝聚了大家對中國美學的深刻理解、創(chuàng)作熱情與藝術理想?!?/p>
此次在上海演出,現場觀眾給予了演出熱烈的反饋,不少觀眾表示被“驚艷”。而演出前,劇組也在劇場大廳為觀眾打造了沉浸式“昆曲美學空間”: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杜麗娘真絲手繡戲服,細睹針腳紋樣;并通過篆刻印章與免費明信片打卡劇中場景。
在演后20分鐘的主演簽名會上,觀眾與主演零距離交流,主演邵天帥表示:“感謝上海觀眾的熱情,《游園·驚夢》不僅是對經典的致敬,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生命力的一次探索?!?/p>
轉載請注明來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標題:《非遺工藝、宮廷美學與當代舞美,共聚在昆曲《游園·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