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我的母親》刷屏,究竟什么是好的文字?
“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
近日,短視頻平臺一博主發(fā)起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寫作活動,邀請大爺們來寫高考作文。一位在工地工作的60歲大爺,抽到的題目是《我的母親》。就是這樣一篇沒有任何華麗辭藻修飾的作文,卻被網(wǎng)友咀嚼出了人性的溫度,直呼“寫得像余華”“看了眼淚忍不住”。
7月11日,有記者聯(lián)系上了視頻發(fā)布者連文杰,其表示,大爺是太原古交市人,視頻中展示的作文內(nèi)容由大爺獨立寫作,產(chǎn)生的版權收入也會全給大爺。

視頻截圖
從小學起,所有人就開始描寫自己的母親,更有很多作家寫出了感人至深之作。這位大爺在作文里只是平鋪直敘,淡淡白描,把他已去世母親的故事娓娓道來,卻好似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放了一顆“催淚彈”。
他寫母親生前的勞累:“母親啊,一輩子就沒閑過,天不亮就起,摸著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穿得永遠是洗得發(fā)白,補了又補的衣裳?!?/p>
也寫自己的勞累:“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輩子苦力,扛水泥、扎鋼筋、爬腳手架,身上肩上全都是老繭,累是真累,可想想母親當年端那口大鐵鍋的勁兒,想想她凍得發(fā)抖還咬牙撐到天亮的樣子,我這力氣就又上來了?!?/p>
寫對母親的想念,也寫自己的心愿:“我已經(jīng)當了爸爸,也已經(jīng)當了爺爺,但我已經(jīng)30多年沒叫過媽媽了。我想著,等哪天我扛不動水泥了,就回村里挨著那堆土躺下,沒準那時候我再叫媽媽,她就能聽見了?!?/p>
大爺?shù)淖魑?/p>
其文采之含蓄,情感之至深,讓人讀得頭皮發(fā)麻,眼眶泛紅。作文里面包含了母愛、宿命等文學母題,可以從苦難的角度追問、感悟,可以從社會經(jīng)濟的角度解讀,甚至可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拷問,足可以讓文學批評家和社會學家產(chǎn)出好多篇評論文章。
但這篇文章能夠感動大家,根本上還是因為里面誠摯的情感,簡單的生老病死、柴米油鹽,對母親深沉的思念,讓人立馬想起了自己的母親,讀起來讓人捧著紙巾沉默良久。
這不禁讓人深深思考,究竟什么是好的文字?
因為從事文字工作多年的原因,經(jīng)常有朋友讓我看看他們閑暇時候寫的文字如何,我總是說“沒有性靈”?!段男牡颀垺防锩鎻娬{(diào):“情者文之經(jīng)”“洞性靈之奧區(qū)”,文章的“性靈”不在于引經(jīng)據(jù)典,不在于駢散鋪排,而在于直達人心。我的朋友們大多是都市白領,寫出來的東西難免傷春悲秋、吟風弄月,缺少“人味兒”“泥土味兒”。
前段時間,在書店看書偶遇陳行甲新書發(fā)布會的工地大叔劉詩利的故事引起了不少關注,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劉詩利同樣表達了自己作為農(nóng)民工對文學的喜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大眾對此類新聞的感動,足以證明好的內(nèi)容必須得扎根生活,根治在文明的潛意識里,擁有最廣大人民能夠通感和共情的生命力。
而當前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卻好像非常缺少這樣樸素的、真摯的、有生命力的情感表達。當下很多流行文章,寫出的觀點是男女對立,描述的家被稱為“原生家庭”,筆下的文字是凌空蹈虛、不知所謂的。這樣的內(nèi)容,初看新鮮,??茨佄?。
文變?nèi)竞跏狼椤4髷?shù)據(jù)時代來了,AI時代也來了,人人都可以花幾分鐘就能“寫”一篇像模像樣的文章甚至論文,但那些真正屬于每個人自己生命的情感、記憶和細節(jié),永遠是大數(shù)據(jù)和AI替代不了的。
就像“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好文字的閃光肯定是難以掩藏的。畢竟,又有什么表達能夠勝過一位農(nóng)民工大爺在經(jīng)歷了生活的艱難困苦后,在文章里面囁嚅著跟母親說“媽媽我想你”呢?
轉載請注明來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標題:《馬上評|《我的母親》刷屏,究竟什么是好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