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論文稱“漢謨拉比與商湯是同一人”引爭議,網(wǎng)友評論該觀點過于牽強附會
近日,一篇2007年刊發(fā)于《武漢科技學院學報》的文章《<漢謨拉比法典>與商湯關(guān)系新論》在國內(nèi)高教界引起議論。

文章在摘要部分寫道:“古巴比倫王國君主漢謨拉比在位期間制定的《漢謨拉比法典》,是人類上古文明的標志性成就。通過英漢兩種語言的同源追溯,可以考證漢謨拉比在位期間所做的功績,漢謨拉比本人以及與他同時代的人物能夠跟《史記》所載的商湯王很好地吻合起來。由此,撲朔迷離的中華五帝史、夏史及商史,可以找到一條總的綱線?!?/p>
引言部分,該文表示:可能的推測是,在上古世界里,英國人的先祖曾經(jīng)中華文明的洗禮,英語詞是在用拼音的方式抄錄上古單音節(jié)文字特別是古漢語文獻,以致造成了英語與漢語詞匯大量相通的問題(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內(nèi)容)。根據(jù)歷史考證,說印歐語系的英國人的先祖發(fā)源于歐亞草原,在小亞細亞及兩河流域經(jīng)受文明洗禮后,逐步遷移到英格蘭群島上的。以此推測,上古漢語亦曾是古代兩河的主要語言之一,漢語可能是從兩河流域遷移到黃河流域進而擴展到整個東亞地區(qū)的。如果這個假設(shè)成立,那么,《漢謨拉比法典》所用的語言應(yīng)該跟中國古漢語極為相近,或者漢謨拉比本人就是中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帝王,只不過是由于英國人把巴比倫語翻譯成英語,再從英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造成了極大誤會,導致我們中華后輩“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
內(nèi)文部分,上述文章在羅列漢謨拉比和商湯在歷史文獻中的事跡之后得出結(jié)論:“所謂的《漢謨拉比法典》,其實是商湯讓義伯、仲伯刻所俘蘇薩城邦的寶玉而作的《典寶》……漢文獻中記載的商湯與英語文獻中記載的漢謨拉比是同一個人之后,中華夏、商、周歷史問題就有可以牽引的總脈絡(luò)?!?/p>
對此,有網(wǎng)友在社交媒體評論,該文內(nèi)容過于牽強附會。
澎湃新聞記者通過中國知網(wǎng)查詢發(fā)現(xiàn),上述文章2007年10月刊發(fā)于《武漢科技學院學報》,作者分別是李榮建、吳彬華,分別來自武漢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空軍雷達學院。對于李榮建,文章在注解中介紹:李榮建(1958-),男,教授,研究方向:人類古典文明研究。
公開報道顯示,李榮建先后留學埃及、敘利亞,曾任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一等秘書、政治處副主任等職務(wù),是我國知名阿拉伯問題專家。李榮建還曾以武漢大學教授、武漢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禮儀學會會長等身份出席活動。
武漢科技學院學報曾用名《武漢紡織工學院學報》,2010年武漢科技學院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后更為《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標題:《教授論文稱“漢謨拉比與商湯是同一人”引爭議,網(wǎng)友評論該觀點過于牽強附會》
